療心圖書館

by Sandy
0 留言

📚讀後心得

這本真的是療心小品,每次要打開書的內容都讓我超級期待,因為裡面的故事都好溫馨,人都喜歡看故事,尤其是溫暖的故事。我自己是圖書館愛好者,高中雖然沒有借書的習慣(飲恨啊),但是放學或週末總會跟同學一起去圖書館讀書,那裡的份圍特別寧靜,很適合克制愛聊天的我。到了大學,才有點開竅的我,每次下課都是衝圖書館讀書,升上研究所時,到英國的圖書館更是讓我大開眼界,那裡的圖書館是24小時開著,還有淋浴間,半夜也還是很多人在讀書,或住在圖書館裡。因為原文書都超重,很多時候只能在圖書館打完報告再回家。寫論文期間也有住過圖書館,那裡可以買鬆餅,咖啡,看似愜意的地方,大家都是毛起來讀書,非常激勵人心。

作者說:「身為三個孩子的媽,身為一個圖書館員,我要拿我的圖書館工作的幸運,讓孩子有機會愛上閱讀,成為孩子生命中的光』。

圖書館

很有同感的我,「我也要拿著全職媽媽這份工作的幸運,為孩子備課(笑),讓孩子愛上閱讀,成為孩子生命中的光。」

閱讀可以讓人擺脫固執的思維。因為書會帶你環遊世界,帶你學會各種技能,更新你的知識,學會學無止盡的謙遜。當孩子愛上閱讀後,媽媽就可以減少碎嘴,因為他們可以從偉人身上學會自律,學會自我突破,更重要的事學會「自我學習」的方法。

這禮拜補習班開始放秋季假,放學後突然多了很多時間,女兒邊看書邊學習烹飪,自己烤了愛心餅乾。一開始麵糰冰冰箱後硬邦邦,女兒失望的說,照書做怎麼還會失敗啊!我說:照書做還要搭配多次練習,吸取經驗,微調再微調,才能做出美味的料理。加上每個人家裡的食材,烤箱都不一樣,多做幾次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食譜啦!感謝書本大師,讓媽媽趁機可以帶一點人生道理,還能培養耐心,真是太棒了!

另一次女兒看書,把已經不能穿,變小的衣服,剪一圈衣領的部分,再把兩邊袖子剪開,綁成蝴蝶結,變成露肩小上衣,可愛極了!女兒直說,沒有補習的日子太有趣了,我還要做更多來試試看。真的有書本好朋友,人生太豐富精彩啦!常常在想這輩子很短暫,我能帶孩子什麼能力呢?或許就是愛上閱讀的熱情,讓閱讀能成為孩子終身相伴的習慣。

「閱讀是生命中的回音。生命中缺什麼,就會讀到什麼;生命中困惑什麼,書本就會解答什麼」

療心圖書館

💡從書中學到了什麼?

1.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?

有一句話說:「養育一位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。」因為看了「療心圖書館」,讓我更感謝圖書館的資源。女兒從幼稚園中班開始,家中就有去圖書館借書的習慣,從一開始爸爸唸書到女兒開始會認字時,上學前都會跟媽媽一起早晨朗誦日文書。進入國小後,從繪本進入橋樑書時,找了很多女兒有興趣的主題下手(魔女系列,動物系列),練習女兒獨自培養閱讀的習慣。第一本自己閱讀完後會非常有成就感,這時就跟女兒ㄧ起分享喜悅,聊聊書中的內容,然後發現女兒喜歡這本書後,就找同系列的書和作者其他的作品一同閱讀。從閱讀中會慢慢培養耐心與國語能力。從中女兒對事物產生越來越多的好奇心及長出不同觸角。很多書都天馬行空,遨遊在書中真的很過癮.

閱讀需要一個出發點,從一本書出發,讓一本書帶孩子找到下一本書。

我們家附近的圖書館之前來了一位新的館員,有一次他突然拿了一本名叫watanabe的繪本給我。nabe(なべ)日文就是火鍋的意思。我嚇了一跳,因為借書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館員推薦書給我。重點是這個watanabe就是我們家的姓氏,原來是他自己也叫watanabe,所以介紹給我。這本書就是在說一個鍋子,他每天都為客人做不同的火鍋(有求必應火鍋),非常可愛的繪本。真的是好貼心又可愛的館員,之後的每一次我遇到他,都請他推薦書給我。哈哈哈。館員面對的不只是書,也是人。他們推薦給孩子們的書都會產生影響,內心也是很尊敬館員。聊心圖書館的館員說,他當館員後體會到:「愛自己的孩子,也愛別人的孩子」,我真的有種被愛的感覺,覺得好幸福。

2.這本書的最大特色就是:「圖書館不只存放很多故事書,也是一個創造故事的地方」

(開放大家以前都在圖書館做什麼,除了讀書之外?我會跟好同學一起傳紙條,或是先吃完香雞排或八方雲集後再進圖書館)。

大家喜歡去圖書館是因為安靜,沒有人管,但是卻有一位直得信任的館長,所以格外安心。我女兒也超愛去圖書館,暑假作業也會請我帶他去圖書館,他說圖書館讓他心靜。(因為媽媽不能碎念,其實是媽媽也沈醉在書裡,沒有時間唸小孩)。這本書讓我有一個新的領悟,為何我們父母不能也學學館長,發出善意,保持一定的距離,等孩子需要幫助時再提出建議。這很適合跟國高中生,賀爾蒙轉變的孩子相處的模式耶!很多時候孩子只需要我們傾聽,因為著急有時候會遮掩住你的善意。作者特別提出「自動導航和看地圖」的觀念,父母時常著急解決問題,習慣使用同一個模式(自動導航)來解決,我們應該關掉自動導航系統,拿起地圖,順著孩子的情緒,表情,期待,決定下一步怎麼做。雖然會繞一點遠路,延長時間,但路上的風光,彼此的對話都會增進感情,拉近彼此的距離,最後都會達到目的地。

最近帶女兒去書店,女兒買的書都是如何穿搭,如何穿出流行的書。我也一度覺得買這些書真的好嗎?應該要像哥哥一樣看科普的書吧!還好及時看到林怡辰老師「從讀到寫」:只有尊重孩子的選書自由,閱讀這件事才真正有了樂趣和興趣,體會在浩瀚的書海裡和自己有興趣的書相遇,是一件多快樂的事!當我們允許孩子有選擇閱讀的自由,我們才能真正做到:『允許孩子成為他自己』。必須說女兒真的很會穿搭,到服飾店也會說出衣服的風格。

閱讀這本書時,突然覺得自己也好像圖書館員,從孩子的興趣開始引導書籍,幫孩子借書,推薦書。圖書館與書店的書這麼多,一開始都要引導孩子選書,閱讀需要引導,選書也需要引導。女兒低年級去書店常常說:媽媽幫我選書,我不知道什麼書好看。現在女兒很能自己在書店看書,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書了。這個過程的陪伴真的很值得。

請問:推動閱讀最重要的是什麼?

館長:『一顆願意的心」

3.讓閱讀成為孩子一生的寶藏。「閱讀,就是最好的獎勵」

館長觀察,很多家長會把閱讀跟升學掛鉤在一起,低年級時為了學注音而閱讀,中年級開始脫離圖片進入全文字的書,高年級開始閱讀長篇。閱讀是有目的性的,而不是為了興趣,快樂而讀。閱讀絕對不只是為了升學階段而存在,是為了人生的「每個階段」存在。我好喜歡好喜歡這段話,我自己很慢才開始愛上閱讀,一開始是為了育兒閱讀,中間因為家庭成員的影響有點憂鬱,開始看心靈成長/療癒和健康知識相關的書,之後又對收納有興趣,開始看整理整頓的書,之後對於「如何學習」這個議題很有興趣,也開始學習….漸漸的,閱讀成為我的日常,成為幫我解決生活疑難雜症的好朋友,更是療癒我心的諮商好物。只要有煩惱,困惑時,找書來解決地對了。沒有什麼事是閱讀無法解決的。我的心只要開始煩躁時,就是因為沒有刻意安排時間閱讀。尤其長假放下去後,每天都在忙家庭的事,自己的事情會被擱在一旁,「心」也被擱在一旁,久而久之自己都忘記自己是誰,忘記照顧自己的心。現在的我,學會察覺自己的心,如果又開始被外物干擾,就會打開合適的書,把自己的心找回來,重整後再出發。

4.「親子共讀」

作者強調,親子共讀的秘訣就是:讀下去就對了。一開始一分鐘,慢慢的兩分鐘,慢慢延長。一本好的繪本,除了文字以外,圖片也在說故事。父母在專心讀的過程中,孩子會邊聽邊看圖片,有時候會發現圖片中的驚喜,這時候我們就要及時的鼓勵「好棒唷,媽媽都沒有發現耶」,漸漸的孩子就會有成就感,越聽越長,越聽越有趣。親子共讀的重點在於「共」,不在於「讀」,不用擔心讀的不好聽,你的陪伴比說出來的故事更重要。

館長說很多父母邊滑手機,嘴巴邊念著叫小孩看書。你無法給孩子你沒有的東西。閱讀就是一個榜樣,「孩子是看著父母背影長大的」,他看你在看書,唸故事,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可以看書可以唸故事。藍偉瑩在「教育,我相信你」這本書提到:「孩子睜開眼睛的一切都是教育」。

在我們家有一個畫面,就是週六早上爸爸在餐桌喝咖啡滑手機,女兒會督促爸爸快去圖書館幫她拿書(我們家的分工是:媽媽負責選書和預約圖書館的書,爸爸負責去圖書館拿書(下雨天也風雨無阻),因為我們母女都是書蟲,女兒能沒有被爸爸影響,看來媽媽貢獻不小~~哈哈哈

5.如何選書呢?

作者說:一開始選書時,選自己喜歡的書唸給小孩聽。能感動自己的,才能感動別人。不要一開始就很有目的性地覺得一定要傳達某些知識給小孩,或是想從書中讓孩子的行為矯正好。閱讀是一件很美好很享受的事,讓親子沈靜在書裡的故事,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。親子共讀是一種對話,開啟一個話題,有時故事情節內容,會成為你跟孩子之間彼此的小秘密。當講到某件事跟故事情節很像時,只有你們知道,親子關係更密切。

女兒漸漸長大,日文書都是他自己閱讀,但是好險媽媽還是需要持續推動中文書的閱讀,所以我們兩的親子共讀格外的長久。中文書對女兒而言更是一種消遣,不需要考試,很單純的聽故事,跟媽媽一起朗讀,無壓的狀況反而記得更快。老實說,媽媽我有時候很偷懶,連續好多天都沒有放中文故事,女兒還會提醒我,快點放故事啦,最近怎麼都沒聽中文故事啊!哈哈哈

6.「在上帝的時區,一切都會準備好」

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,

我好喜歡書中的一段話:「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就像跳棋,透過父母的引導,一步ㄧ步發掘孩子的興趣,一步步培養孩子閱讀能力」。日常的閱讀像是龜速移動,每日讀一本書感覺影響不大,但請相信你所做的一切,都是為了跳很遠準備。女兒讀日文書是很享受的事,體會到閱讀本身帶來獎勵。出門吃飯配一本書更是日常。媽媽需要努力推動的是讀中文和英文書。繼續緩慢的前進,希望有一天能像讀日文書一樣享受就直得了。

書中分享一段網路上流傳的小詩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」:

「生命在於等待正確的時機行動,所以,請放鬆,你沒有落後。

你也沒有領先。在上帝為你安排的時區裡,一切都是準時的」

陪伴孩子閱讀與自己閱讀的路上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,何時開始都是最好的開始。雖然我跟館長一樣,成為母親後才開始投入閱讀,但這就是我的時區,我也曾經很懊悔自己為何這麼晚才開始閱讀,是不是早點閱讀我的人生會不一樣,但這就是我的時區。唯一慶幸的是,我讓女兒愛上閱讀,自己也進入閱讀的世界,好好迎接每一天的挑戰,不再畏懼,因為我有書本帶我闖關。

書中說:或許我們現在投入的,沒辦法在短期開花結果,但我相信在上帝為你排的時區裡,一切都會準時的。

7.「閱讀像玩溜滑梯」

作者譬喻該開始閱讀的時候,很像我們要爬上一層又一層的階梯,很辛苦很費力。從黑白書,圖片書,繪本書,到橋樑書,最後到文字書的過程都很漫長,需要耐心。但當你培養起閱讀習慣後,就很像站在樓梯的最高處,從更高的視角看到各種風光,然後只需要享受輕鬆地往下遛。能享受快樂的溜滑梯,只有親自從上面溜下來的人才懂---就像閱讀一樣。

8.

我們家致力於推動閱讀,背後一位重要推手,就是我的姊姊。學教育的她,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很重視閱讀,推薦我各種書,送我好多書(還有感謝台灣阿嬤買了好多書給女兒),講電話的內容一半以上都在討論書和教育。我也會有想發懶的時候,但每當這個時候看到姊姊在另一邊認真推動閱讀,寄書給女兒時,我又開始燃起陪伴閱讀的心。兄弟姐妹真的會互相影響(老大顧好,就會影響下面的孩子)

孩子在閱讀的過程需要一座橋樑,能取得好書資訊的管道,與書本產生連結,並且相信閱讀對自己會有幫助,進而影響他們的生命。因此,我們能成為孩子的閱讀橋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
「閱讀就像一場不跟別人比賽的馬拉松」,閱讀的目的不是未來得到什麼好處,因為閱讀的本身的就是獎勵。

9。

郝名義在「越讀者」書中提到,中學生的心智,正進入一個發育的階段的關鍵期,閱讀在這個階段扮演關鍵要素。「剛剛好的距離」一書提到一段青少年的內心世界:「他們正努力掙脫童稚得皮囊,急忙要披上大人的外衣,才發現太大不合適,又慌張地想躲回童稚裡,卻發現再也擠不進去」。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只在意外表,更在乎內心世界的自己是誰。外表的部分很容易見到,但內心的部分很抽象,必須透過閱讀來理解。

  1. 晚一點撤退的父母。

青少年不需要父母親子共讀,但不代表就不需要親子的閱讀時間。父母可以變成「陪同者」,默默陪伴在孩子身邊。父母也「拿起一本書,開始閱讀」。孩子是看父母的背影長大的,你可以讓孩子看到閱讀不是為了應付考試,不是表現給誰看;閱讀本身就是一個獎勵,不是為誰而讀,是喜悅地為自己讀,是終身習慣。

當父母也在閱讀時,你跟孩子之間的頻率是相通的。閱讀是可以陪伴彼此一輩子的習慣,不是為了應付考試。

2。讓閱讀代替你陪伴孩子。(我最愛其中一段)

還記得孩子剛出生時,剛會翻身時,剛會站的時候,我們有多興奮,多想把握每一刻,手機裡都是寶寶的照片。到了幼稚園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勇敢去上學,這時候的父母隨著時間漸漸無法隨時陪伴小孩。太多事情是孩子必須要一個人去面對。這時候我們父母能如何陪伴呢?讓閱讀陪伴孩子。林怡辰老師曾說:「浩瀚的書中,一定會有一本懂你的書」。看到這裡真的讓我感動得起雞皮疙瘩。

「不要用過去的經驗,教導現在的孩子,面對未來的問題」。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樣子,你認為好的方法,未來不一定是好的,所以就交給閱讀吧。讓孩子大量閱讀,培養批判的能力,建立底層邏輯,遇到困難時,尋找適合當下的方法。持續閱讀,與時俱進。

「培養孩子閱讀習慣,是最有價值的遺產」。

療心圖書館

3。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。

昨天好朋友閱讀到一本書「療癒你的內心小孩」,特別跟我說,我的胃痛或是過敏,應該是我的內在小孩受到「委屈」,壓力要釋放才能改善。我整個人被敲醒了,十分感謝她的這番話,讓我好想好好研究「內在小孩」。剛好這本書中也提到,一個人的童年如果沒有被滿足,內在小孩就會停止長大,就像被釘子在牆上被卡住一樣。年齡增長,但是心裡沒有成長。如果身邊的人有心理問題,建議都可以研究一下他的內在小孩。內在小孩會在你長大的某一天被察覺:或許是自己的小時候沒有受到足夠的母愛,或是物質上個匱乏,或是不被認同而沒有自信心。長大後的我們也可以透過閱讀面對自己的內在小孩。書中說有一位心理諮商師,因為兒時的經驗,他也曾做過心理諮商,他的心理師很訝異,他是如何經歷這些痛苦還能活下來。這位心理諮商師:「我能想到的,就是小時候曾讀過的書,書上的養分足夠我建立起對社會的美好期待,儘管我不能達到那些美好的地方,但只要存在,就有希望」。

我突然想起我曾經去諮商過一次,諮商師問我:「你是如何撐過來的?還能用正確的方式去應對?」。我想了想說:「有一位諮商師朋友教我,其餘的都是從各種心理學的書上學的,每一種都試試看,看那一種管用」。諮商師回覆我:「你很棒,你已經很努力了,你在正確的路上」。然後我就默默掉淚了。

透過閱讀可以修補自己的傷,安撫自己的內在小孩。我們也可以幫孩子建造一個愛的堡壘,讓他們的內在小孩透過閱讀而得到滿足,跟著身體一起健康的長大。

結語:

「閱讀」是我們母女內心安定心靈的力量。一整天不管經歷了多少事,晚上洗完澡後,一起躺在床上閱讀,在同一個頻率,安靜寧靜的閱讀。母女的約會日在週五晚上,女兒補習完後,媽媽不用煮飯,一起到外面吃飯,母女一起沈靜在書店裡。我透過閱讀發現自己的很多性格是屬於「內向的人」,跟人相處太久之後(尤其是跟負面能量的人),我就知道自己需要獨處,才能再恢復能量。但是有家庭的我無法輕易獨處,所以讓自己投入閱讀時,就好像有一個隱形的空間,讓我可以安心的在裡面。這個獨特的隱形空間裡沒有傷害,沒有惡言,沒有壓力。我可以盡情得做自己之外,裡面充滿各種正向金句,讓我相信善良是對的,讓我對自己充滿信心,讓未來充滿希望,充飽電後,蓋上書再繼續向前走。我很珍惜閱讀的這段時間,每一天都留點時間閱讀,即使旅行,出外都要帶上一本書才有安全感~是一個護身符的概念。

我還是閱讀幼幼班,但是透過閱讀療傷讓我獲得好多,交到好朋友,順利度過低潮,勇於踏出舒適圈,還多次抽到書。我想把這樣的幸運繼續分享在fb裡,希望幫助更多人,讓看到文章的你也可以透過閱讀找到出口。

閱讀讓我學到「在壞事裡找好事」(from內在原力)。生活不如意是很尋常的事,但讓自己沈浸在負面的情緒裡,傷身又身心。每閱讀一本書,就找一則好金句,記下來,運用在生活上或分享出來。「不要小看自己發出的善意,都有可能成為別人心中的印記」。讓自己凡事看到事物好的一面,久而久之轉念的速度就會變快,成為一種習慣。大腦的思維不受控,但是可以訓練。就像「習慣」一樣,訓練久了之後就成為你的看世界的方式。

「讓閱讀,成為孩子心中的光;讓喜歡閱讀的孩子,成為照亮世界的光。」

療心圖書館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