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慣紅利(上)

by Sandy
0 留言

書中一開始,作者就請你想像面前有很多厚重的箱子,徒手搬要花非常多力氣還要跑很多趟才能幫到目的地,是不是很累?

但是如果你有一台手推車,可以一次搬很多箱子,搬運起來輕鬆很多,還能節省時間。靠意志力做事情就像徒手搬箱子ㄧ樣,越搬越累,意志力很快就會消耗完;培養習慣就像你懂的用手推車來搬運一樣。「習慣」就像那台「手推車」,不用消耗意志力也能完成事情。

作者艾爾文是一位理財勵志作家,書本裡分享的方法可以用在工作上,生活上,理財上,非常實用好閱讀,如果你已讀過原子習慣的理論,可以搭配這本實際運用的生活中。

  1. 什麼是習慣紅利?擁有豐富理財知識的作者,把培養好習慣比喻成理財。股票發的股利就像培養好習慣換帶來給你的好效應。好習慣可以帶來三種效應:

①複利效應:

你的錢如果能維持每次都有5%的報酬,每次新獲得的錢都會更多一點,累積的本金也會越來越多,這就是致富的途徑。建立好習慣也會帶給你複利效應,每次雖然一樣的努力,但產生的效果會累積,慢慢一點一點增加。同樣運動30分鐘,你的身體會逐漸強壯;同樣每天寫文章,你輸出得品質會越來越好;同樣專注每一天,做事效率逐漸變高;同樣每天煮飯,飯越煮越好吃。累積金錢和培養好習慣都有複利效應,關鍵在於「你的耐心」。過程中需要克服很多誘惑,必須克服中斷,不然效果就會打折。累積財富與好習慣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如果每次的間隔是「次」那會容易很多,但是間隔是「年」為單位時很多人就做不到了。

②飛輪效應:

剛開始培養習慣時,大腦會不斷的抗拒改變(大腦喜歡安逸不喜歡改變),這會使你消耗許多意志力,感覺很困難。但是只要你撐過辛苦的階段,過一陣子後做那件事就會越來越熟練容易。到最後不用花太多力氣,還能自然地培養起好習慣。飛輪一但轉起,你也能持續產生習慣帶來的紅利。

以前只有早上洗臉刷牙的習慣,今年開始覺得要認真保養臉,所以洗完臉之後都會敷臉或是導入美容液,最近覺得皮膚狀況好多了。早起敷臉也變成一種習慣不需要思考。以前還會想著今天到底要不要敷臉?現在都不用思考,變成一種自動導航模式。希望自己早起晨讀,做瑜伽,寫作也能成為自動導航的習慣。

透過「步驟化的方式」,有系統地反覆執行,持續的成果輸出,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應。

③長尾效應:

當下看似影響不大的事情,長期累積下來會帶來很大的影響。

若把複利比喻為「放大」,飛輪效應比喻為「累進」,長尾效應就是「耐受」。

閱讀習慣就是一種「長尾效應」,能在知識上來帶紅利。面對這世界千變萬化的改變,從書中累積的閱讀知識會形成「知識護城河」,成為自己的優勢。閱讀能經得起時間考驗,也能顯示一個人的談吐與問題解決能力,還能縮短別人認同你實力的時間。像存錢、時間管理、定期投資、累積寫筆記的習慣都能形成長尾效應,都能在未來帶給你紅利。你會慢慢的開拓出一條「護城河」,在河流的另一側,將能有充裕的心理準備,養成下一個好習慣或是給生活喘息的空間。

2. 書中提供什麼習慣養成的方法?

「防止」>「提示」>「持續」>「追蹤」

哲學家威爾杜蘭:「我們是自己重複行為下的產物。因此,卓越不是一種行為,而是一種習慣。」只要改變你重複的行為就等於改變習慣,進而改變人生。

①改變習慣第一步驟:「防止壞習慣」開始。

作者說要改變重複的習慣不容易,除非你察覺。因此最好的辦法是「防止壞習慣」開始。要察覺自己的壞習慣比較容易。ex:睡醒滑手機,睡前吃垃圾食物。培養好習慣的第一步:就是「隔絕」壞習慣的產生。

想要改掉垃圾食物,就直接不要買,家中沒有垃圾食物,想吃的慾望就會減少。但我發現我還是會吃東西,於是我買了很多水果與毛豆。想吃甜的時候就拿出水果,想吃鹹的時候就拿毛豆,這樣的組合營養多了。

手機睡前直接放在客廳不要帶進寢室,睡前或隔天起床就不會滑手機了。隔絕做一件事比刻意節制不去做容易多了。

②改變習慣第二步驟:增加「提示」

班傑明富蘭克林,每天在規畫表中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:「我今天該做什麼?」當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,你的能力才有價值。

*物品的提示:跑鞋放門口就知道要跑步。藥放在床頭就知道要吃。

*時間的提示:在「固定」的時間做同一件事,這個「時段」就會變成提示,驅動你去做這件事。ex:10點到想去慢跑,早上6點就想敷臉。

*儀式感提示:泡一杯奶茶就讓你進入專注的狀態。

③改變習慣步驟三:「持續」

  • 持續的關鍵是ㄧ:潑自己冷水一下

當你設定目標時,並且要想像達成願景,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步驟:潑自己冷水想像不會成功。讓大腦冷靜一下提醒自己可能會遇到的困難,以及對應的方式,甚至衡量失敗後最壞的打算。你要期待自己成功,也成失敗,最終盼望自己成功。這就是GROW模組:

*Grow設定目標

*Reality評估現狀

*Obstacle分析阻礙

*Way forward 將評估作為行動

重點小提醒:你要先往好處想,才能回頭打擊自己,這個順序不能對調否則會讓自己還沒開始就失去信心而無法行動。我們要當最支持自己的那個人,一切的行動都來自內心,我們要懂得給自己希望與鼓勵。

  • 持續行動關鍵二:不要把「達成目標」視為目標

你是否有過花了好多天終於完成得專案交出去後,在家裡廢了好幾天(跟劇,大吃垃圾食物),花了幾天才把自己從廢生活拉出來,慢慢地回到做事的動力,直到下一個目標來臨時再經歷一次。然而,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:「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體會到的快樂,會超過達成目標的體驗」。當你朝著目標時,達到一定的進度時,大腦就會釋放一些多巴胺當作獎勵,讓你沈浸在成就感和幸福感中,這稱為「進展原則」。

「目標不是用來達成的,而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方向」。我們不用擔心目標是否實現,把目標當作「指引」,在執行的過程中,自然會摸索出更多方法。

④改變習慣步驟四:「追蹤」,養成長期有利的習慣。

追蹤你的習慣帶給你的好影響。大腦無法辨識習慣帶來的是正向獎勵還是負向獎勵。

例: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德軍對荷蘭進行逞罰造成食物短缺,荷蘭人對食物極度渴望。在斷糧的意識下,使得饑荒時期誕生的小孩身上,更有效的轉換食物的營養,才能誰順利遺傳下來。即便10年後這些人的後代已經沒有食物匱乏的問題,吃進正常食物還是有糖尿病和代謝異常的風險。除了糖分以外,非食物的獎勵也越來越多,例如:購物,上網,玩手機。你在做這些事時大腦都會分泌多巴胺,讓得到的卻是「負向獎勵」,會讓人越來越渴望,得不到就會沮喪,生氣,甚至暴怒。

3.為什麼培養好習慣很難,養成壞習慣很容易呢?

答案:誘因。

動物對於誘因產生興趣後,就自然地去重複那件事,久了就變成習慣。因此人們對誘因容易從「好奇」轉變成「上癮」。

為了生存,我們大腦時時刻刻都在尋找快樂。如果某件事情讓你快樂,大腦就會希望你多做,因此演化出神奇的多巴胺和腦內啡。但是大腦無法「分辨」讓你快樂的事情,對你實質上是好還是壞。

大腦不會分辨好or壞習慣,只要讓你開心,或能滿足生存條件,他就覺得我們需要這個習慣。ex:心情不好就爆吃洋芋片薯條。心情低落時,特別想吃垃圾食物,因為垃圾食物滿足了原始時代的我們食物不足,高脂肪高熱量代表我們可以好好生存下來不會餓。大腦顯示你開心你能好好生存,於是養成了這個壞習慣。

4.我們要如何分辨「正向獎勵」還是「負向獎勵」?

「負向獎勵使人飢渴,正向獎勵使人滿足;負向獎勵隨處可得,正向獎勵需要追蹤」

*正向獎勵其實在我們身邊,只是沒那麼吸引人:運動,創作,專注做一件事,沈浸一段時間,好好閱讀一本書,耐心實現計劃。這些事的共通點都是在進行的過程中與完成讓人充滿:「成就感」

以前我們覺得成就感可遇不可求,或者專屬事業成功的人。研究中發現成就感可以在有條件下產生,任何人都可以擁有。心理學家進步一發現「成就感」是人類體會幸福的來源,而且越多越幸福,不會有上癮的問題。

真正讓你產生成就感的行為都有兩種因素:

1.你感覺你在進步

2.你沈浸在創作的份圍中

「幸福不是我們能夠直接找到獲得或實現的東西,必須先具備一定條件,然後耐心等候」。過程都是聚焦在心裡而非外部。

有一個方法很簡單就可以感覺自己在進步:追蹤你的進步。例:追蹤一週運動天數。

*負向獎勵:

想想你在滑fb後,看了很多YouTube後會讓你更有活力還是罪惡感或是沮喪?跟其實你沒那麼喜歡的人見面,聊著客套或沒有意義的話題是開心還是難受?

類似玩手機,吃東西這種快樂就是「海水型快樂」,做越多只會讓快樂越飢渴。就像海水越喝越渴。這些海水型快樂,過程中的快樂也會漸漸麻木,因為他的邊際效益會遞減。譬如吃炸雞,第一塊開心,第二塊開心,接著吃到第三塊第四塊開心的感覺漸漸減少。

  • 艾爾文的52週階梯式存錢表格,推廣「追蹤」的方式增加存錢動力。
  • https://blog.17rich.com/52-savi-ng-2018/DL/2018-52savings-standard-50NTD.pdf
  • 透過「追蹤」可以用具體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成長幅度和留下自己創作的足跡。這可以激勵當下的你,也可以給未來的你感受自己的成長。知道自己原本沒有那麼有信心完成的事情,因為自己一步一步努力而實現,也會對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。

「正向獎勵帶給人成就感,負向獎勵會消耗人的意志」

5.養成習慣需要多少時間呢?

學術根據平均是66天;簡易習慣需要18天;困難的習慣需要254天。

養成習慣的訣竅是:不在於你走多少步,而在於你能否走好「每一步」。

「只要能過好每一天,相信就能過好此生」。

要時常提醒自己每天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。

6. 為什麼時間總是不夠用?

歷史學家帕金森解釋一個定律:「工作會不停擴張,直到填滿所有時間為止」。讓我認清一個事實,工作永遠做不完,所以重點不是讓工作做完,是「這件工作值得你花多少時間做完」。

我的想法:雖然是家庭主婦,但是只要待在家裡,就會有做不完的家務事,但是我必須說,做家務事不會讓我有成長(如果有錢我也想請打掃媽媽來)。看清事實後,為了讓家務事能在最短的時間完成,必須精簡物品,收納好減少整理的時間。透過閱讀,我終於認清事實為什麼我想要學習收納,為的就是有時間做我真正想做的事:「閱讀」「學習新知」。我規劃了一套整理冰箱的流程,一個禮拜煮飯的流程,家務流程,讓自己可以在舒適的環境閱讀。

7.如何藉由一個好習慣培養其他好習慣?

作者每天的任務就是維持一到兩個「核心習慣」。為了達成這個核心習慣,會牽動幾個小習慣,達成習慣迴圈。例子:作者的核心習慣是「寫作」,為了讓寫作環境清幽,他必須整理好桌面,隔絕分心,讓思緒暢通。為了保持專注創作,需要定期喝水,少量多餐維持血糖。工作的壓力為了排解,需要運動,進而增加體力。需要存錢與投資未雨綢謀,需要早睡早起讓作息正常,睡飽才能專注寫作。

這跟我自己的作息很類似,為了要有自己的時間進修,需要早起,所以前一晚早睡睡飽非常重要。一早起床敷臉閱讀是我最重要的事情。再來就是做營養早餐給女兒,給他滿滿的精力上學。

養成一個好習慣後,會加強另一個新習慣的養成。新習慣的養成又會在帶動力一個習慣的養成,彼此之間成為正向習慣回圈。人的大腦與身體本來就是「系統化運作」,牽一髮而動全身,彼此作用。作者說當他閱讀量加大時,他也感覺到思考速度也跟著提升。

8.成功的關鍵是什麼?

1)每一天進步一點。

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・福克納:「要持續擁有夢想,要設定比你現在能力更高的目標,不要只為了比你的同期或前輩更好而操心,要試著超越你自己。」習慣的好處在於能「累積紅利」,這個紅利可以讓你在未來有更多資源,超越你自己,作想要的自己。

2)懂得專注的人。人的注意力一但被拉走後,平均要花23分鐘才能再回到原本專注的狀態。這中間都在做無關緊要的事。

現在網路上太多資訊,讓我們無法專注在「重要的事」上。如果把你的心智想成一片土地,注意力是草原。眼前的資訊與機會是牛群,看似充滿機會的消息,都是在分散注意力,這些資訊就像牛群一樣吃掉你的草原,吃光你的注意力,變成「注意力悲劇」。

一個人心思越分散在許多地方,越難把一件事做好。「擁有很多機會,其實是一種危機」。

我們必須看清一件事情:「人的能力與時間有限,如果任由注意力被瓜分掉,你很難累積成就」。如果一直周旋在各種機會,一下子嚮往這個,一下子被別的事吸引,你很難看清楚自己到底適合什麼。有人這樣比喻愛情:「沒有不適合,只有磨合。」尋找機會也是,很多的適合,是來自持續的磨合。找到喜歡的事情之前,總是要先經歷討厭的事;要成就未來的大目標,必須專注眼前的小目標,一天一天的磨合,一步一步的靠近。

「如果你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,通常就能做好很多事,但如果你想把很多事同時做好,往往很難做好任何一件事」

「先把一件事做很多次,再把一件事做到極致,後面就會跟著更好的機會」

我們的時間有限,專注力有限,金錢有限,必須專注在有意義,值得付出的事情上。

9.要如何提升「高品質的正向情緒」?

進入心流狀態的你,會有很滿足的正向情緒。每天定期安排讓你產生心流的活動(閱讀,手作,寫作,運動,畫畫,創作),可以讓身心健康還能給生活帶來更多正向情緒。

威尼斯

母親畫家的畫作

雲南

10.如何讓自己有時間做重要的事?

預先空出時間;分配好時段做特定的事情。

1.空出時間給「重要的事」

2.預留時間處理做不完的事。

想要有時間,就「先」要空出時間。先要有錢,就每個月收到薪水先存錢。

結語:

當你成功培養一個好習慣後,就不容易中斷,偶而中斷也很容易恢復。閱讀是我這幾年的好習慣,偶而週末帶小孩出去玩2天都沒有看書,週末晚上還是會很自然地翻幾頁書看。運動習慣,如果一陣子身體不舒服休息,等好了之後也會很自然地恢復運動的習慣。同樣的付出而累積的成果,養成之後也不容易中斷,這就是習慣帶來的「複利」,是你給自己的習慣紅利。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書名,因為你投資你自己,紅利也是自己給自己,讓我覺得很有自主權。如果你把自己當成一間公司,培養好習慣就像公司有好制度,穩定的獲利就是持續的好習慣帶來的紅利。

「最重要的事,就是把最重要的事,當成最重要的事」

艾爾文

留言